不拋棄糟糠妻!霍英東「獨尊大房」獲得商業帝國巨額財産 一生從不與「二房三房子女合影」不準經商
至於馮堅妮和她所生的子女,是沒有資格跟著霍英東出入重要場合的。
就連作為家人象徵的合照也是霍英東不允許的,這給了原配呂艷妮極大的尊重,讓她吃了定心丸一般,對霍家數十年如一日的付出,更讓她能和馮堅妮等人和平相處。
Advertisements
儘管馮堅妮嫁給霍英東,看似處處不公平的對待,但她卻有情飲水飽,畢竟當初陪著霍英東打江山的人是呂艷妮,自己嫁給霍英東是坐享其成,因此她根本不敢再要求名分之事。
不過深愛馮堅妮的霍英東,在一些社會公開活動中,會帶著馮堅妮一起出去社交認識新朋友,但霍英東從不會在外人提起她是二太的事情。
雖然無名無分,但她得到霍英東的心,比那些虛無縹緲的名分更重要。馮堅妮被霍英東金屋藏嬌長達二十年。
1977年,婆婆劉三去世發訃告,馮堅妮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,原來她就是霍英東深藏已久的二太太。
Advertisements
霍英東和霍震霆
1968年,霍英東在澳門的交際場上,遇見長相出眾、氣質絕佳的林淑瑞。霍英東對林淑瑞一見傾心,很快便讓林淑瑞成為自己的三太太。
林淑瑞和霍英東能走到一起,除了她長相氣質出眾,還因為她和霍英東之間,有著共同的愛好——粵劇。
Advertisements
林淑瑞
儘管林淑瑞也為霍英東生下四個兒子,但她比起馮堅妮,更是像隱形人一般,她從未和霍英東出入任何場合,生下的孩子也和馮堅妮孩子一樣,從未和霍英東有過合影。
低調的林淑瑞,最多只會出席一些粵劇慈善演出,接待她最愛的粵劇名伶,幫助傳承發展粵劇。
同時林淑瑞也遵守霍英東的規矩,和馮堅妮一樣,尊重大房呂艷妮,不參與霍家生意。林淑瑞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被媒體曝光,漸漸被大眾熟識。
Advertisements
偏袒大房不止分財產
霍英東一直都很尊重大房呂艷妮,明確表示她永遠是這個家的女主人,她對這個家有很大的話語權。同時還對著三房太太和子女的面,立下霍家家規:家族所有產業均由大房呂艷妮及其子女所有,若有違背,便不是霍家人。
Advertisements
霍英東還和馮堅妮、林淑瑞要求,要尊重大房呂艷妮。必須教育自己子女不準和呂艷妮所生子女搶家產,不準從事商業,只能從事律師或者醫生一類的職業。而且霍英東獨尊大房還體現在三房子女的名字上。
Advertisements
霍震霆
作為呂艷妮的子女,屬於嫡子嫡女,嫡子為「震」字輩,嫡女為「麗」字輩。二房和三房子女,他們都是庶出,因此二房庶子為「文」字輩,三房庶子為「顯」字輩。霍英東通過名字以此來區分嫡庶尊卑。
Advertisements
霍震寰
豪門裡面的規矩眾多,人口也多,口頭約定也有可能隨時會被推翻。為了以防萬一,霍英東很有遠見,他在自己壯年時期便早早立下遺囑。
霍英東規定他去世二十年之內,霍家不得分配遺產,同時要找專人來管理這筆遺產,建立家族信託基金,所有人只能每月按時按分配領取生活費。
霍震宇
除此之外,霍英東會對三房所生子女定製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。作為呂艷妮所生的三個兒子,霍英東最為重視他們的教育問題。
最大的兒子霍震霆一直待在父親霍英東身邊,言傳身教學習霍英東的為人處事,繼承霍英東的體育事業。
而二兒子霍震寰則被霍英東派去加拿大留學,計劃繼承霍英東的商業王國。
至於小兒子霍震宇,則是被霍英東派去英國留學,學成歸來後,繼承父親霍英東的高科技產業。
呂艷妮的三個兒子都被霍英東當成繼承人來專心培養。
而二房和三房子女,都被霍英東培養去當律師或者醫生的職業,從小就沒教過他們任何關於商業的內容,從根源上杜絕他們與大房子女爭奪商業遺產。
2006年,霍英東去世後,家族的體育事業便由霍震霆繼承發揚光大,霍震寰則繼承霍英東的商業王國,成為掌舵人,霍震宇則接手霍英東手上的高科技產業,以及霍英東的南沙項目。
儘管霍英東在生前立下遺囑,但在其去世六年後,還是不可避免讓家族陷入遺產爭奪。不過所幸,遺產爭奪主要是大房三個兒子之間。
最終,三百億遺產案宣布告一段落,大房分得兩百億,二房和三房子女平分一百億。
分完遺產的二房、三房子女,很快便低調的消失在大眾視線內。
結語:
霍英東從窮苦人家之子,白手起家奮鬥至大富豪,其中艱辛可想而知。儘管霍英東和何鴻燊都是豪門家族,都有著幾房太太和眾多子女。但霍英東的家族比起複雜的明爭暗搶的何鴻燊家族,還是來得更簡單一些。
比起何鴻燊的原配黎婉華,呂艷妮是幸運的。霍英東和大房妻子呂艷妮雖為包辦婚姻,但呂艷妮作為霍英東的賢內助,在霍英東艱難時陪伴他創業,生子育女孝順母親,也換來霍英東的真心。
而呂艷妮的付出,讓霍英東在飛黃騰達時,還能將昔日的糟糠之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,給予她最大的尊重。
作為二房三房的馮堅妮和林淑瑞,也沒有何鴻燊四太梁安琪那麼多心機。她們一輩子都聽從霍英東的安排,低調做人,尊重呂艷妮,也為她們及其子女帶來一世安穩,儘管沒有參與家族產業,但能平平安安獲得大額生活費已是十分難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