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相貌里藏著你造的因果!女人最高的涵養「是修成菩薩相」
每當我們提及「菩薩相」的時候,一個溫婉可親、端莊玉潤的形象就會浮現在腦海。
「菩薩」一詞不僅寓意了女性姣好的容顏儀態,更涵蓋了女性最優秀的品質——慈悲純良。
一、稱讚女性美貌的極致,不是「美女」,而是「菩薩」
Advertisements
人人都說「好女如佛」。
面如滿月,目若青蓮,低眉生慈,回眸肅穆,步步生蓮,吐氣若蘭,行則上善,動則若水……
每當我們提及「菩薩相」的時候,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個溫婉可親、端莊玉潤的女性形象。
「菩薩」不僅寓意女性姣好的容顏儀態,更涵蓋了女性慈悲純良的品質。
「菩薩」本是佛教中的音譯詞,是「菩提薩埵摩訶薩埵」的簡稱,可以翻譯為「覺有情」。即一切有情感、有靈性的生命覺悟之意。
在印度,菩薩皆為男性,通常是偉岸俊美的男子形象,而且佛經中說,一切諸佛菩薩成就菩提時,非男非女,隨機應化,體現出「眾生平等,無有高下」的基本教義。
Advertisements
然而,當佛教傳入中國后,菩薩的形象就開始發生了變化。
隋唐時代,觀世音菩薩就都成了女身,如代表般若的文殊師利菩薩形象,也逐漸顯現出女性化傾向。
這也反映出中國人對女性的潛意識崇拜及審美理想——慈愛端莊、溫文典雅,胸懷寬厚,博愛無私。
而「菩薩相」中的「相」,是指顯而易見、一目了然的外貌特徵,比如佛有手指細長、足跟廣平、身形端直、兩肩圓滿、聲如梵王、齒白齊密等三十二種相好,八十種隨行。
但佛陀莊嚴的德相,並不是與生俱來的,是經過後天修鍊得來的,每修一百福,才莊嚴一相,菩薩修行要經過一百大劫,才能成就「相好」,即「百福莊嚴」。
《金剛經》中說: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
什麼意思呢?
Advertisements
若以美好的色相、悅耳的音聲來尋覓真如佛性,那是一種邪知邪見,並不能領悟如來真相。
比如,在佛陀眾弟子中,神通第一的目犍連,有一次想要測試佛陀說法的聲音,於是飛身到距離娑婆世界無量遠的東方佛國,結果佛陀的音聲依舊相近如故。
另有一位外道,因為聽說佛身一丈六尺長,心生懷疑,用尺去量,誰知量了丈六,還有丈六,永遠也量不完。
可見佛陀的金容相好,豈是用三十二相好、八十種隨行所能道盡!
其實,女神之所以稱之為女神,擁有的並不僅僅是美貌。
對於身處世俗的我們來說,即使你再怎麼沉魚落雁、閉月羞花,也經不起歲月的打磨,韶華終將逝去。
既然容顏只是曇花一現,還有必要花「一百大劫」時間去修正容顏嗎?
有謂美容、美顏、美姿,不如美心。
Advertisements
只有心底的明媚,才能滋養出曠日持久的賞心悅目。
二、想要美好相貌,就得讓自己心境明媚
《無常經》:「世事無相,相由心生,可見之物,實為非物,可感之事,實為非事。」即相由心生,一個人有怎樣的心境,就有怎樣的面相。
一個雕塑家,喜歡雕塑妖魔鬼怪。
有天照鏡子時,他突然發現自己變醜了。
丑,並不是說膚色五官改變了,而是指神情神態很是兇惡古怪。
於是他遍訪名醫,但均無法治癒。
一次,他遊歷一座廟宇時,把心中苦悶給廟中長老說了。
長老說,我可以治你的病,但不能白治,你得先為我雕幾尊觀音像。
雕塑家在塑造過程中不斷研究觀音像,模擬其慈祥、善良、溫和、寬仁之態。
雕完三尊觀音像后,他找到長老:「請你幫我治病吧。」
長老說:「不用了,你的病已經好了。」
雕塑家一照鏡子,五官果已變得神清氣朗。
這就是所謂的「相由心生」。
心裡想什麼,你就像什麼。